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侨联概况 > 华侨文化
“诗”与“扇”,“布”与“算”——2019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南通夏令营第五日探营
发布时间:2019/7/8
 

    看了这个文章的标题,是不是挺有趣,是不是挺疑惑?那就跟随我再次走进2019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南通夏令营,看看这一天营员们又干了什么,让我们一探究竟!

“诗”与“扇”

    76日上午,80余名海外华裔青少年和老师在南通大学开展诗词赏析和手绘扇面课程。本次体验课分为两个课程,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王维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华诗学研究会副会长和光明文学遗产研究院学术委员王志清,南通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中国画教研室主任肖晶分别为大家授课。

    在诗词授课开始前,王志清教授强调唐诗的重要性,“唐诗是中国人的脸面,是中国人的血液,是中国人的基因。”教授以《盛唐诗歌一高人》为今天课程的主题,围绕“什么是唐诗,什么是盛唐诗,什么是高人,谁又是高人”分别解释这个题目中的几个关键词。首先,他对比王维、李白和杜甫,举了《红楼梦》香菱学诗中黛玉所建议的“先读王维,再读杜甫,次再读李白”的顺序。其次,教授详细介绍了王维的生平事迹。虽然部分华裔难以感受其中的逸闻趣事,但他们还是努力克服语言障碍,双眼紧盯屏幕,仔细分辨每一个汉字。

     对诗词有过简单的了解后,工作人员开始分发手绘扇面所需要的颜料、毛笔等工具。肖晶老师为同学们朗诵了一首诗,即李清照的《如梦令》,以“误入藕花深处”这句诗考验学生们。有同学兴奋地喊到是莲花,老师又做了进一步提醒,让同学们注意学校里正在盛开的花,最终得出了正确答案——荷花。在荷花的画法上,老师强调中国画的画外之意,若隐若现。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需颜料一一挤在杯子里,营员们热烈的讨论着自己的扇面完成情况,现场气氛热火朝天。

    近三个小时的课程教学与体验接近尾声,同学们意犹未尽。来自葡萄牙的王艺锦有一定的绘画基础,但主要是在漫画上,这次接触水彩画显得有点生疏,但在作画过程中得到与以往不同的体验。

“布”与“算”


    6日下午,海外华裔学子和老师们跟随导游一起来到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以及珠算博物馆,领略蓝印花布之美和珠算算法之谜。

    进入蓝印花布博物馆,馆内人员为同学们讲解蓝印花布的起源和发展,同学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有序地观赏馆内陈列的蓝印花布藏品并了解蓝印花布图案所蕴涵的寓意。蝙蝠和桃子寄托了人们祈求福寿双全的愿望,石榴和蝙蝠代表了父母对儿女多子多福的祝福……在讲解员的讲解下,同学们对这种花纹有了更多的体会。工作人员带学生们参观了制作蓝印花布的工具并逐步介绍了其制作流程,分为刻版、刮浆、揭版、浆布、染色、显色和刮白等多个步骤。

    同学们从蓝印花博物馆出来后来到下一站,镌刻着“南通珠算博物馆”七个大字的大理石熠熠闪光。珠算于2013年12月4日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讲解员从结绳记事讲到算盘的发展史,同学们为这小小算盘蕴涵的巨大能量所震撼。进入陈列馆内,讲解人员为同学们介绍了朱载堉的八十一档算盘等各式各样的算盘并介绍了“珠算大师”程大位,其后用她生动的讲解还原了天文与珠算的场景。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