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侨联概况 > 华侨文化
感受中国风韵,与奥运冠军零距离——2019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南通营第二日探营
发布时间:2019-7-5
 

    73日,伴随着欢声笑语,2019“中国寻根之旅“南通营的小营员们再次踏入南通大学,开启第二日的“中国寻根之旅”。

“百家姓”与“绳编艺术”




     3日上午,南通大学精心设计了汉语课“百家姓”与文化课“绳编艺术”,让这些从小在国外长大的华裔青少年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体验南通文化底蕴以及风土人情。南通大学文学院讲师、诗词协会副理事长王业强以“中国初次见面的问候”引入“贵姓”由来,详细介绍“姓的数量”、“姓的由来”等文化常识。他提到“南通范氏”——范氏十三代,从而解释郡望的知识点。随后,以孔子为例,点明了“孔子”的“孔”非“姓”而为“氏”,指出中华文化的微妙所在。此外,他还向学生们科普了“名”、“字”、“号”,“古人起名方法”与“重名现象”等相关内容让营员们初步知晓了中国的“百家姓”,也对各自姓的由来有了一定的了解。


    动手互动的课程最受营员们欢迎了。在正式开始编绳前,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成娟先结合一系列图片,对绳的粗细、材质以及绳编的常用工具进行简要介绍。接着,在成娟的带领下,小营员们跟随图片与视频讲解,很快投入绳编的学习中。他们有的围成一圈,接受学生助教的指导,有的提早做完的学生们甚至尝试起编手链、翻花绳等其他绳的玩法。“一开始我对编绳步骤有些不太理解,但在讲课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我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一个‘菠萝结’了。”营员高晶晶兴奋地说。

与奥运冠军面对面

    3日下午的活动,营员们早就翘首以盼。南通大学精心安排了体育课程,并且是与奥运冠军零距离接触!当乒乓球奥运冠军李菊进入体育训练馆时,营员们激动不已,掌声不断。

    在小营员们的簇拥下,年过七十的印尼雅加达崇德三语学校中文教师,也是此次夏令营的带队老师张宏祥与李菊进行现场“切磋”。李菊动作缓慢,发球轻柔,见老先生接球自如后,加快发球力度与速度。“力度、速度,都是乒乓球的精髓。”李菊边打乒乓球边向现场的营员们解释道。老先生也不甘示弱,大幅度地接球收球,持续十几个回合后,才下场休息。来自葡萄牙的营员王艺锦虽然未接触过乒乓球,却也积极上场,李菊左手轻放她的后背,右手握住她的手,帮助其与在场教师对打。乒乓球馆内萦绕着欢呼声与呐喊声,大家充分体验到了乒乓球运动的独特魅力。


    除了乒乓球,击剑课程也让营员们感到新鲜有趣。击剑馆传出叮叮当当的击剑声,营员们站在馆内的外圈场观看南通大学部分学生的击剑训练。崇德三语学校的王镐怆与来自美国的张舒怡也穿上击剑服,上场一试,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次尝试击剑的营员对击剑的基本要领也有了初步了解。

茶的文化要用心品

    3日晚,南通大学图书馆内传来阵阵茶香。国家高级导游、茶道香道培训师李晓晶通过茶的历史、茶的概况与茶的功效三方面,为华裔青少年讲授汉语课“中国茶文化”。

    活动伊始,李晓晶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喝什么茶呢?”“铁观音、普洱茶……”小营员们各抒己见。随后她提及龙井、碧螺春、毛峰等中国名茶,并指出中国茶道“先苦后甜”的精髓,强调“品茶”在于用“心”体会而非用“味蕾”感受。此外,她还展示了一系列唐宋饮茶、煎茶、品茶图的历史痕迹,并向营员们科普茶水降压、提神、保健的功效。

    伴随着一阵悠扬质朴的古筝声,营员王月香与周俊雄主动上台,体验泡茶的魅力。泡茶先预热,即温壶。“拿壶盖时用大拇指与中指卡住帽檐。为避免烫伤,其余几指也不要碰到壶盖。” 李晓晶温柔耐心地说道。在她的指导下,两位营员有条不紊地将茶水呈顺时针缓缓注入杯中,邀请台下四位营员品尝。

    “古时茶文化从荷兰传至法国,再至英国等地,所以在我看来,茶文化不仅是中国的文化,更是世界的文化。”阐述自己对茶文化的理解时,李晓晶坦言道。

    台下的营员们聚精会神,用心感受中国传统茶文化给自己身心带来的愉悦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