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美文欣赏
去宝山路过暑假
发布时间:2018-4-17
 

    1955年暑假,我在上海闸北宝山路度过。

    学校刚放假,父亲的同事刘叔正巧从乡下回上海,母亲让我跟他一起走。我当然高兴啦,听说去上海要乘大轮船,轮船有好几层楼高呢。那天一大早,祖父送我去刘家等候。在刘家,看到他们一家人正在吃早饭。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餐桌瓦罐里盛有黄脚黄嘴的老母鸡。这倒不是我嘴馋,心想他们家怎么吃得这么好?解放了,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成为新中国的主人,上海工人收入高,令人羡慕,自然会扬眉吐气。

    那时从通州乡下去县城金沙还没有通公共汽车。从刘家出发去金沙,特地请二等车(其时十分稀罕)送行。金沙汽车站就在西洋桥头,很小的一间房子、几张长条凳而已。去南通的汽车班次不多,好不容易来了一辆,到达南通汽车站已中午时分。

    南通汽车站在桃坞路西头,更俗剧场附近,南通的公路交通枢纽所在。从汽车站通往南通任港轮船码头,是一条并不宽敞的砂石路,两边还稀稀拉拉地长着青草。正午,骄阳似火,我们乘黄包车去码头。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也是第一次乘坐的交通工具,感觉十分新奇。黄包车师傅双手握住把手,一路狂奔,车身随着他的奔跑,上下颠簸。看到师傅汗流浃背的样子,感到有点对不起人家,大热天的,凭什么自己坐在车里,舒舒服服,他却在马路上卖苦力?

    中午一点多,我们去餐馆用餐。刘叔点了好几个菜,有鱼有肉,我真替他担心怎么吃得下。我早就饿了,毕竟小孩一个,又能吃多少。想不到,早上才吃过大鱼大肉,刘叔居然把菜肴一扫而光,也难怪他养得那么肥胖。因受台风影响,轮船停航,我们只能在码头住宿。旅馆里人色杂乱,跑单帮的不少,门外凉棚蒲包里装着螃蟹,夜晚“吐母”声不断。次日上午,人们排着长队,等待买票,到处乱哄哄的,汗臭味、鱼腥味夹杂在一起。这就是我对南通港(任港)的第一印象。

    大轮船终于来了,循着低沉洪亮悠长的鸣笛声,我远远望去,但见轮船像一栋三层楼房在江面上飘移而来,船上那粗壮的大烟囱特别醒目,冒着滚滚浓烟。船靠岸了,人们排队登船。安顿下来后,刘叔带着我,船头船尾,楼上楼下“参观”,一切都是那么新奇,不亚于当年刘姥姥初进大观园。溜达累了,我躺在格子铺上休息,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梦乡,梦见了父亲所在的工厂,高楼大厦,机声隆隆……

    来到上海闸北区宝山路,看到“上海震康手套厂”的标牌,我多少有点失望。其时,宝山路一带“荒凉”得很,仿佛是某落后地区的城郊。厂房为两层楼建筑,南北走向,门面朝东。二楼楼上有一个阁楼,开着上海人家阁楼常见的窗户。整个暑假,我就住在这个阁楼里。从阁楼窗户向外望去,除了远处有一些高楼,近处是一片平房和一些低矮的厂房,还有几个高大的烟囱。根本没有市中心那样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工厂食堂在西隔壁院子里。每天吃过晚饭,我们就出去溜达。往南不远处就是铁路,火车通过时,铁路两边有横木拦着,与农村铁路道口无异。

    上海震康手套厂,是大姨父开办的一家小工厂。其实,准确地说,只能算作小作坊,老板连同工人一起,不足20人。与震康手套厂在一起的还有几家小作坊,规模大抵相当,老板工人大多是海门老乡,工人中也有来自苏南农村的,但不多。1956年全国大规模的手工业改造时,公私合营成为潮流。手工业主们强烈要求公私合营,他们这些小作坊合并起来,组建了“上海手套二厂”。新厂址位于市中心云南中路41号,与人民广场相邻,这是后话。

    震康手套厂生产“雄鸡牌”绒布手套,工艺并不复杂。原材料是整捆的绒布,把它平铺开并且按照一定大小折叠起来,放到手套模板夹具中,然后用大刀片切割,形成手套毛培布。这道工序是个重体力活。父亲身高一米八零,力气也不小,天气热,尽管有电风扇,还是汗流浃背,一天到晚就重复干这个被称为“开料”的工作。第二道工序是缝制手套,据说这是技术活,工资也最高。记得那时候的缝纫机还不是现如今的工业用缝纫机,没有电动机驱动,一天下来也很累。

    缝制完成的手套还要将其正面向外,因缝制手套时,有绒毛的一面在外。把手套正面翻出,有一个专门的工具,形如手掌,上有5个指头,与真人手指大小相仿。先把手套用手翻转过来,然后套在这个工具上,轻轻地往下一拉,手套成品就算完成。这一项工作体力消耗小一些。大姨妈虽然在工人们眼里是“老板娘”,却是这道工序的主力。我想插手帮忙,她没答应。其实,看上去很简单的活儿,也不是一个八九岁的小屁孩就能做好的。

    大姨妈家在安庆路,与宝山路工厂相距不是很远。有时我也去她家玩,早上她去菜市场买菜,总要买一些点心给我。有一次我吃到一个米粉团子,咬了一口发现里面有一种甜甜的粉末,就像乡下的“焦麦雪”。我这个农村娃,从没见过更没吃过这种团子,自然十分好奇。大上海的好多东西,是乡下所没有的。儿少时期的记忆浅薄,当时我毕竟年幼,只能用小孩的视角看外面的世界,没有留下多少有价值的东西。现在想来,后悔有加。

    快开学了,我回乡下时,穿了一件父亲给我新买的短袖汗衫,来到学校,引来了同学们眼光一片,其程度之烈,不亚于现如今穿上了一件新潮高档时装。


作者:瞿光唐

2018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