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美文欣赏
火洲“桃花源”记
发布时间:2017-11-28
 

    “克里木参军去到边哨,临行时种下了一颗葡萄。果园的姑娘呦,阿娜尔汗精心的培育这绿色的小苗……”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用婉转悠扬的旋律与真挚动人的歌词,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名叫阿娜尔罕的维吾尔族姑娘和驻守边防哨卡的克里木的爱情故事,传递出了爱国之情与纯洁爱情交织成的浓浓深情。吐鲁番的葡萄沟也因此而驰名中外,令人神往。

    作为今年国庆长假新疆游的最后一站,我与驴友一起,在远方飘来三弦琴伴奏的歌声中,前往那个火洲中的“桃花源”。

    中餐后游览葡萄沟,进入景区,有人上车查看游客身份证,据说是核对办理免费门票是否有误,让颇具市场经济头脑的游客们大开眼界。

    葡萄沟位于火焰山西侧,是火焰山山谷中最大的一个沟谷,南北长8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沟谷狭长平缓。沟谷两岸,悬崖对峙,崖壁陡峭,犹如屏蟑。沟内有布依鲁克河流过,主要水源为高山融雪。沟内溪流环绕,水质纯净。她像一条绿色的丝带,飘逸在盆地中央。葡萄沟是国家5A级名胜风景区,这里是一处幽静的避暑、观光、旅游胜地。每年都有几十万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深秋时节的葡萄沟,已过了葡萄采摘季节,错过了品尝世界上最甜葡萄的机会,但也避开了高温。吐鲁番的夏天可是出了名的热,8月基本上每天的气温都在42℃以上,火焰山的地面温度可以达到8090℃,故有"沙窝里煮鸡蛋"之称。但在葡萄沟溪流两侧,葡萄架遍布,葡萄藤蔓层层叠叠,绿意葱葱。四周是茂密的白杨林,花草果树点缀其间,农家村舍错落有致地排列在缓坡上。沟里四处都有令人向往的地方。

    穿过漫长的葡萄架,我们来到阿凡提故居前。阿凡提是维族民间传说中的人物,他头戴一顶民族花帽,背朝前脸朝后地骑着一头小毛驴,其形象早已深入人心。阿凡提的笑声也富有特色:温和而极具某种穿透力。他周游世界,专爱打抱不平。阿凡提是智慧的化身、欢乐的化身,只要一提起他的名字,愁眉苦脸的人就会展开笑颜。他嘲笑世人的愚蠢,嘲笑投机的商人、伪善的毛拉们逞威作福的万恶的社会……一句话,他嘲笑那些假仁假义的人,这些人在自己为了欺骗而制造出的宗教法律的掩护下,吸干了穷人的血。

    游客中有人低声质疑:阿凡提是否确有其人?大门左边的《阿凡提故居简介》则言之凿凿:这位乐观、幽默、机智的民族达人,就出生在这个名叫达甫散盖村的古老村落里。他生于177765日,死于187665日,享年100岁。阿凡提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6岁读完私立小学,11岁开始学习古兰经,17岁时就可以翻译阿拉伯语书籍。由于当时吐鲁番王、巴依、富商、宗教对百姓的种种欺诈压迫和残酷剥削,劳苦大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阿凡提对百姓遭遇深深同情,对剥削者产生了强烈的不满,于是便勇敢地站出来与黑暗势力作斗争。他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锐利无比的语言,在幽默的玩笑中,无情地讽刺地主老财,为老百姓伸张正义。

阿凡提是最出色的民间创作之一,已被列入“世界民间艺术形象”之列。

    阿凡提故居破旧简陋至极,而与其相邻的富豪家则金碧辉煌,天壤之别让人感慨不已。从阿凡提故居出来,不远处休闲区域内,有一个硕大的绿色邮局信箱十分醒目。我正欲投递明信片,图的是有一个当地邮戳留作纪念,导游连忙阻止,称这只是个摆设,搞笑之至。

    先游葡萄沟,后去坎儿井。两个地方都是葡萄成林,绿海一片,家家户户的园子、院落里都是葡萄架,架下清荫可与槐下清荫比美。葡萄果期8-9月,我们参观时,已经采摘完毕。要不然,成熟的葡萄一串串吊下来,赏心悦目,伸手可捉,何等惬意。

    葡萄藤入冬前,须埋入地下防冻,而此项劳作工程量巨大,季节不等人,每年这个时候,就会有解放军战士前来帮忙,以解驻地农户的燃眉之急。军民鱼水情深,由此可见一斑。

    葡萄沟边有极清澈的水以很急的速度流下来,水流也挺大,这是天山上的雪水。坎儿井则是从地下引渗水,据说有1500多条,总长有5000公里以上,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被称为“地下运河”。它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坎儿”即井穴,是当地人民吸收内地“井渠法”创造的,它是把盆地丰富的地下潜流水,通过人工开凿的地下渠道,引上地灌溉、使用。若无天山及坎儿井,吐鲁番根本不可能成为“富饶的土地”,居民也就根本无法生存。

    路边有葡萄晾房,砖头镂空砌成。晾房一般建在通风比较好的地方,分上下两层,其中下层用来居住或存放东西,上层晾挂鲜葡萄。每一处晾房,无论大小,处处都体现出结构合理、简易科学、巧夺天工的独特风格,让人称奇。在夏季,鲜葡萄经过3040天的晾制,即可风干成葡萄干。在吐鲁番,几乎每户葡农都建有这样的晾房,据说,这样晾制而成的葡萄干翠绿如新,甘甜不减。

    葡萄晾房是吐鲁番的一大景观,在戈壁,在田野,在村庄,乃至村民的房屋上到处都可以看见或三五成群,或独处一隅的葡萄晾房。晾房遍及整个吐鲁番盆地,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一色土黄、新颖奇妙、蔚为壮观,自成风景。一样的模样,一样的风格,同一个目的,同一个梦想,那就是酿造甜蜜。 

    一颗颗干缩的葡萄粒,记载着时间的脚步。虽说它从入住晾房到涅槃成干果只有短短的四十多天,但储满甜蜜的晾房与整个流蜜的过程,则给予了人们久远的记忆。

    在返回乌市途中,我再次回望葡萄沟,看到正在辛勤劳作的身影,浮想联翩。正是这空旷、悠远、包容的戈壁,静谧、安宁、层叠的盆地,造就了吐鲁番的神奇,养育了种植葡萄的人们。

 侨眷许 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