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顺应老年侨眷群体从“生存型养老”向“品质型享老”的需求升级,南通市崇川区狼山镇街道紧密围绕其群体特点,通过“养有‘医’靠、乐有‘趣’处、为有‘劲’头”三大维度协同发力,构建起“政策链接、多元协同、侨眷参与”的新型服务路径,让老年侨眷在积极参与中获得价值感,也在精准服务中增强归属感,真正实现从“老有所养”到“老有优享”的温暖跨越。
政策链接,精准守护“侨”健康,让养有“医”靠。街道从“专业医疗”与“青春志愿”双轨并进,助力老年侨眷健康养老从“忧心”迈向“安心”。一方面,依托南通市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试点项目,联合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专家团队,每周定期为老年侨眷开展手脑协同训练;并携手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狼山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举办公益义诊,让健康服务既精准又温暖。另一方面,以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为契机,招募10名医学研究生开设“侨眷健康课堂”,不仅系统讲解肺功能维护、慢性病防治等健康知识,有效提升老人自我保健能力,还普及防诈骗技巧,筑牢财产安全防线。志愿者与老人之间的暖心互动,更是搭建起跨代沟通的桥梁,为老年侨眷的晚年生活注入了蓬勃活力。

多元协同,文化激活“侨”动力,让乐有“趣”处。街道以文化为纽带,为老年侨眷的生活注入鲜活动力。老年侨眷们踊跃参与各类文艺团队,无论是太极拳、健身操、广场舞,还是社区唱吧,处处可见他们神采奕奕的身影。街道还充分发挥党员特长与“红网一件事”机制优势,推出多项专属服务,如新勇网格开设“侨音相伴”声乐课堂,每周四晚由青年党员志愿者带领老人们用歌声传递喜悦;新容网格开展“侨邻暖心”服务项目,不仅为行动不便的侨眷提供免费义剪,还定期上门陪伴他们录制寄给海外亲人的祝福视频,将“微心愿”转化为“微幸福”。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细致入微的便民服务,既充实了老年侨眷的日常,也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对社区的归属感,让社区真正成为老年侨眷眷恋的“快乐家园”。

侨眷参与,汇聚治理“侨”力量,让为有“劲”头。街道深挖资源,以“银发生辉”行动激活“侨眷动能”,让老年侨眷们在社区治理中绽放最美“夕阳红”。他们踊跃加入“守护新港湾”志愿服务队,投身清理乱种植、监督绿化维护,让社区环境更整洁;加入“艺”起“童”行队,不仅传授本土民俗文化,更用心关爱困境儿童,搭建代际沟通的桥梁;作为“红管家”队员,积极参与邻里调解和隐患排查,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加入义务巡防队,守护小区安全,共筑平安防线。这些侨眷志愿者们以实际行动为社区治理贡献力量,有效提升了社区治理的效能,也为基层共建共享增添了温暖底色。
从“健康守护”到“精神富足”,从“自我实现”到“反哺社区”,狼山镇街道始终以“积极老龄化”理念为引领,紧密围绕老年侨眷的实际需求,不仅实现了他们对高品质晚年生活的向往,更充分激发了侨眷群体参与社区治理的活力,绘就了一幅“老少和乐、侨邻相亲、社群共治”的温暖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