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美文欣赏
拉购物小拖车的老年读者
发布时间:2022-11-15
 

我是图书馆里的常客,几乎每天都去那里泡上大半天。一些萍水相逢的老年读者,长年累月碰面,因图书馆内不便交谈,而且一个个都惜时如金,平日里偶尔直面,也只是微微一笑,就算是招呼过了。真正知道对方姓甚名谁的,寥寥无几。

前年某日,我在公交站台候车时,与鹤发童颜的老黎聊天,才得知他的一些“隐私”。老黎2008年初退休,离开高校讲坛后,他曾一度失落过,感觉无所事事,成天闷在书房看书、码字。还是他老伴的一句话提醒了他,去市图书馆吧,那里报刊杂志书籍多,人气旺,环境优雅,有助于从退休后沉闷的私密空间里解脱出来。

从那以后,我们就几乎每天见面,绝大多数时间同在报刊阅览大厅里。老黎阅读面广,文史哲、天文地理、小说散文诗歌,无所不包。也许与他所学专业有关,汉语言文学,是他从教三十多年的最爱。退休前,各类课题、论文论著,收获颇丰。退休后,用他自谦的说法,经常写一些短文,以千字文类豆腐块为主,点评时弊的小言论,抒发胸意的叙事或抒情散文,游历海内外的游记,等等,每年见诸报端的不下一二十万字。

老黎退休后,被原单位返聘了三四年。为尽快融入数字化社会,他学会了电脑操作,彻底摆脱了原先的方格稿纸。得益于熟悉汉语拼音,借助于电脑,一两千字的文稿录入,用不了多长时间。只不过,他只是习惯于“一指禅”。每每有文稿见诸报端,他总是通过私微,第一个发给我分享。多年前,有人定义了“现代文盲”,其中有一个必要条件,就是不会操作电脑。老黎能够比较熟练地操作电脑之后,曾经欢呼过;“我终于摘掉了现代文盲帽子!”

原单位筹建校史馆时,作为学校老人,比较熟悉校史,而且有一定文字写作能力,学校决定让他重新出山。那一年,老黎已退休赋闲10年。学校一声令下,老黎就满口答应,立即从南国绿城飞回故里,一干就是将近一年半。这期间,为了验证、落实、丰富校史资料,校史陈列稿修改丰富充实十余次,他与相关同志冒寒冬酷暑,去省、市档案馆,踏访旧校址,走访老同志。老黎废寝忘食,但返聘工作待遇微薄,有知情人认为不值,嗔怪他吃力不讨好,但他并未半途而废。作为老党员,他斩钉截铁:“我不上谁上?”老黎深知,单位领导班子决定让他出山,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绝非一时冲动。

今年9月起,有一段时间,我很少看到老黎来图书馆。国庆节前,偶尔看到他,不是手提文件包,而是手拉购物小拖车。进入图书馆入口,照例向保安递上纸质核酸检测卡查验,测量体温后,填写入馆登记表。当被问及小拖车能否代为保管时,保安摇头。老黎无奈,之后硬着头皮,拉着小拖车进入报刊阅览大厅。他为避嫌,特地把小拖车放在大厅醒目处。老黎知道,按理说,如同进入超市,小拖车是不允许入内的。离开阅览大厅时,电子门禁并未发出异常声响。有此先例后,老黎拉着小拖车进出图书馆,居然有过好多次。

那天,我与他又在公交站台相遇,遂问其故。原来,他有难言之隐。9月初,他年迈的老母亲从外地女儿家回到乡下老家。就这样,七八十岁的兄弟妹几个,全部回到乡下,分工合作,伺候百岁老人左右。倘若入住托老院,或者医院,请人护理,即便是待遇丰厚,也未必有亲生子女照料得仔细入微。

老黎负责后勤,肩负采购食品药物、协助厨房工作之类。那台笔记本电脑,原来可以无线上网的,不知什么原因,无法无线上网。没有了上网查看报刊的便利,老黎一下子成了聋子瞎子,急得团团转。趁着从乡下回城的机会,途径图书馆时,利用候车空隙,快速翻阅报刊,如鱼得水,岂不快哉。偶尔有知情者得知此事,向他这个特殊的老年读者,投来羡慕的目光。一时间,拉着购物小拖车的老年读者,成为图书馆里一道独特的靓丽风景线。

人各有志,跳广场舞,打牌垂钓,吟诗作画,云游四方……均无可厚非,而趁尽孝空隙光顾图书馆,实属罕见,令我等古稀耄耋之人眼睛一亮。作为老黎的图书馆读友,我当见贤思齐,在文字的海洋里奋力拼搏、遨游,为老黎见缝插针、求知若渴的精神添砖加瓦。


作者:瞿光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