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侨联动态
南通市侨联举办主题论坛,新侨、侨商代表齐聚一堂,出谋划策——打造更优环境,吸引更多侨资侨智
发布时间:2017/12/13
 

    12月11日下午,南通市侨联举办“侨资侨智服务创新发展”主题论坛,出席南通第八次侨代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及部分新侨、侨商代表齐聚一堂,畅谈在通创新创业经历,为南通吸引更多侨资侨智落地生根出谋划策。


人才引进需要更优环境
    创新创业,人才是关键。“南通对引进人才的优待政策一直很到位。”2006年就回通创业的南通百奥迈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朱远源说。来通发展的淮安人袁宏亮也深有感触,“南通优越的人才政策、从企业到个人的补贴让我下定决心落户,目前已累计得到补贴超过2000万元。”

    “人才需要与政策、产业、项目、资金结合才能发挥最大效用,一般情况下,资金往往是高科技领域人才创业最大的困难。”朱远源的企业已经是个成熟的上市公司,融资依然会困难,“这就需要更多政府的支持,让回国创业的人才没有后顾之忧。”

    华中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杨海也指出,在给予回乡创业的侨智资金支持方面,政府要有针对性,“比如刚回来的创业者要给他牵线搭桥,引荐投资人,而纯技术性的人才则需要帮他找到合适的伙伴,共同创业。”

    良好的创业环境、生活环境直接关系到能否留住人才。目前市委市政府已着手解决高端人才住房问题,南通也正致力于打造生态环保的宜居城市,“我们高科技企业都希望政府能主导构建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信息库,搭建企业与人才沟通的平台,吸引更多智力为南通经济发展服务。”朱远源说。


人才创业要盯重点产业
    “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符合地方产业发展,这是海外侨胞回国创业选择项目首先要考虑的。”杨海说,比如人工智能、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都是国家大力发展的产业,能得到更多支持,顺利扎根发展。
    从11年前的孤军奋战到现在成立生物制药产业联盟,朱远源从事的生物制药产业已经成为南通的重点产业,“不过生物医药在南通还处于早期阶段,有志于此的人才回国投资,仍然有无限的发展空间。”
    2016年,市委市政府明确了“3+3+N”的产业发展方向,其中包括袁宏亮所在的新能源产业。因为站在政策的风口上,他的公司发展迅速,落户通州两年后就成立全资子公司,目前产品销往25个国家,“我们先走出去学知识,把更好的东西带回来,在政府搭建的平台上形成良性循环。”

上海澳特雷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银新也看准了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正计划在南通投资新能源汽车租赁和充电桩建设,“新能源汽车既是中国政府承诺的方向,也是南通政府的重点产业,不会错!”他注意到南通目前也有不少相关企业,也希望政府通过政策引导资本、人才等要素更多向企业集聚,“可以举办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大赛,尤其要注重海外资源,以更多吸引侨资侨智元素。”


发挥地域优势接轨上海
    由于与上海的地缘关系,市侨联与上海侨联的合作交流从未间断。“我们与上海市、县区形成两个层面合作交流机制,举办侨资侨智对接交流会,邀请侨商、海外高层次人才来通考察交流,与上海两千名新侨保持经常性联系。”市侨联主席吴亚军介绍说,希望通过加强两地侨资侨智的融合,为南通加快建设上海“北大门”贡献侨界的力量。
    “南通的地理优势十分明显。”陈银新说,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柔性引才”,比如依托上海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优秀企业集中的优势,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人才,为企业和上海高校、科研机构搭好沟通的桥梁,致力于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
    此外,侨商还希望政府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大中型企业与上海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共建实验室、创新项目研发中心、技术开发机构等,强强联合,推动科研成果落地;建设留学人员创业基地,为归国留学的创业者提供政策指导、投融资、人才培训、国际交流等服务,并与上海相关部门合作,组织留学生招聘和留学人员来通实地考察,让更多的高素质创新型留学生到南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