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侨界人物
侨眷龚德、颜怡夫妇的家国情怀
发布时间:2014-5-16 14:53:40
 

    他们从战火纷飞的年代一路走来,相濡以沫60载;他们爱国爱党,孝敬父母、珍重亲情,培养了四个好儿女;他们的晚年生活幸福安康,并始终牵挂着祖国花朵的健康成长。他们的家训是孝敬父母、珍重亲情,爱国爱党、诚实正直,勤俭好学、自立自强。

    他们是南通市崇川区学田街道侨眷龚德颜怡夫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焦裕禄同志逝世50周年之际,龚德老人说起这句话时,眼中闪烁着坚定的目光。龚德今年85周岁,19453月参加新四军,后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曾任《解放军报》记者编辑、南通市文联主席、江苏作协专业作家。他的妻子颜怡,今年81周岁,也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颜怡是崇川区学田街道"知心奶奶"群体创始人。

    (爱情)爱在战火纷飞时

    19503月,风华正茂的解放军年轻干部龚德,带着几个文艺战士来昆山招收知识青年入伍。当年21岁的他,已是一名入伍五年,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炮火洗礼的老兵了。     

    "颜怡原名胡韵桐,当时年仅17岁,是昆山县团委会的宣传干事。"回忆起与妻子刚认识的情景,龚德老人依旧记忆清晰,"当年共有百余名知识青年踊跃报名,录取了近20名,颜怡考得最好。"

    "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95011月,颜怡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军女战士,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她在五十九师文艺队任班长,部队领导鼓励她要经得起战争的考验。颜怡说:"我要向英雄人物刘胡兰学习,争取战场立功,火线入党。"

    在零下四十度的酷寒条件下,在敌机的狂轰滥炸下,颜怡和战友们完成了领导布置的看护伤员任务。195112月,颜怡从朝鲜战场回国,在教导团文艺队当班长,经文教队培训后,被分配在军部速成小学当语文教员,后调华东军区政治部机关工作。

    195112月,还在朝鲜战场上的龚德,接到颜怡从国内寄来的一封信。"从那时起,我们连续通信三年多,共来往了10余封信。"战火纷飞年代的爱情,对龚德来说,更显得弥足珍贵。

    "当年来往的信件,现在还保存完好。他那时还从书籍、杂志中摘录了诗歌、美文寄给我。"望着白发苍苍的丈夫,颜怡目光里满是温馨回忆。195411月,龚德和颜怡喜结良缘,并于第二年9月生下了大女儿雁燕。

    "大女儿生下后两年,二女儿雁桑又诞生了。"颜怡回忆道,那时丈夫在南京军区机关工作,她在省专卖公司工作,"19589月,儿子雁梓诞生;19627月,小女儿雁梅又降生到这个温馨的家庭。"

    (亲情)艰难岁月共度过

    龚德和颜怡结婚成家后,双方父母都健在,两边的兄弟姐妹也不少。"上世纪六十年代,我每月工资是173元,妻子每月拿53元,在当年算是高收入了。但我们要拿出相当一部分钱来赡养老人,培养弟妹们。"龚德坦言,随着自己子女陆续降生,家里的日子一直过得捉襟见肘。

    "大约在1973年,我父母来信说,小弟颜林生要结婚,希望我们除了每月25元生活费以外,再多寄100元,给他买一张床。"颜怡回忆说,其实当年他们家经济很紧张,但也节衣缩食多寄了100元给小弟。

    "我们老两口,无论在部队,还是后来转业到地方,一直很清廉。"龚德说,他到南通做文化局副局长、市文联主席时,也有人为了调动工作等原因,上门送带鱼、鲳鳊鱼等,他一概不收,"颜怡当年在通师二附做班主任,学生家长送过自行车票和其他物品,也被婉言谢绝。"

    龚德还特意回忆起当年一个清正廉洁的真实故事,"那是1977年冬,省文化局领导来南通检查工作,何晴波、顾民、张锡光和我,四位市文化局正副局长一起请省里领导吃饭,20元一桌,这笔钱我们四人自掏腰包平摊,由会计在各人工资中扣除。"

    "孩子们从小听话、懂事,受到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颜怡讲起了儿子雁梓的几个小故事,"上初中时,他每天背一名身患小儿麻痹症的同学,一背就是几年;他有一双已补了10余次的旧球鞋,被扔掉后,仍然从垃圾桶里捡回继续穿。"

    "197610月,雁梓高中毕业后离开南通,赴西藏仁布县农村插队。"龚德说,江苏省共有22名知青同往,他们被安置在雅鲁藏布江畔的一个建有9间草屋的"江苏知青点""儿子在那里度过了两年半时光,从未吃过酱油。后来,他考上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又进中国政法大学读研究生,现在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

    "我们从小到大,都以父母为榜样。"小女儿雁梅回忆起一件终身难忘的事,当年她年仅16岁,在市越剧团工作,每月工资仅13元。那一年,南通下大雪,蔬菜供应紧张,"我从宝应演出完回通时,带了一大包青菜回家,妈妈直夸我懂事。"

    (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离休后,龚德笔耕不辍,写了数百万字的小说,前年出版纪实小说《远方的云》。这篇小说还在本报连载了60期。最近,龚德在忙着写自传,已写了11万字。离休干部张自强曾说过,"龚老的创作,和他妻子的全力支持分不开。"

    龚老在忙着写作时,离休后的颜怡也没闲着,她是崇川区学田街道"知心奶奶"群体的创始人、领头雁。11年前,在学田街道的大力支持下,颜怡在社区挂出了第一个'知心奶奶'信箱,开通了热线电话,发出《致社区家长和小朋友们的一封信》。在信中,她流露出长者的慈爱,表示愿意倾听孩子们的"悄悄话",愿意为孩子们分担心事,并向孩子们郑重承诺:一定为每一位孩子保守秘密……

    "颜怡奶奶,您好!我有心里话想对您说,爸爸妈妈离婚了,我很难过,可我又没有办法……"11年前的一天,一位贫困孩子的来信,让颜怡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这位孩子叫小黄,当时上小学二年级。

    收到这封信以后,颜怡主动联系到孩子的母亲。当了解到这个已破碎的家庭还面临经济压力时,颜怡四处奔波,帮他们找到租金便宜的房子,帮孩子转到离家近的学校。现如今,小黄已经有了工作。当年那个自卑的寒门孩童,已成长为一名1.82米的阳光青年。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颜怡带领下,学田辖区20余位热心未成年教育的老人们凝聚在一起,"11年来,让孩子们的心灵洒满阳光,让苦闷和委屈远离每一个孩子,成了大家奋斗的目标。"

    "这两年年龄逐渐大了,但我仍然牵挂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颜怡说:"从今年开始,打算每年给'小太阳成长基金'捐赠一笔钱,还要力所能及地参与'知心奶奶'群体开展的活动。我相信,'小太阳'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尤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