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任港街道紧扣“文化润侨、乡情聚心”主线,以“侨胞之家”为情感纽带、非遗技艺为传承载体、乡音乡味为文化媒介,探索形成“阵地+传承+服务”三位一体侨务工作模式。通过开展各色活动,惠及辖区侨胞侨眷,让文化成为凝聚侨心、传承乡愁、联通中外的桥梁。

凝侨心,侨胞之家构筑精神家园
任港街道积极打造“侨胞之家”,密切联系侨界群众,践行为侨服务理念,以阵地建设为抓手,打造多层次文化服务空间。针对侨胞需求,设置图书阅览室、书画活动室、文体活动室等功能区,丰富侨眷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增进邻里亲情。设立“侨务角”,为有需要的侨胞侨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维护广大侨胞的合法权益。依托阵地开展“情暖侨心”四季行系列活动,经常性组织侨胞侨眷商讨商议,分享子女在海外学习打拼的故事,推进街道与侨眷交流“零距离”,大事小事与居民沟通“零障碍”。“侨胞之家”已逐渐成为知侨情、听侨意、解侨忧、促和谐的有效平台,更成为侨界空巢老人日间照料、文化交流的温馨港湾。
传文脉,非遗工坊活化历史记忆
街道将非遗文化传承作为凝聚侨胞的文化密码,打造“以文润心 乐道拾遗”统战文化项目。依托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传承基地,开展“蓝白之美话端阳”等特色主题活动,组织辖区侨眷体验蓝印花布扎染手作,通过“非遗大师讲工艺+侨眷巧手制文创”的形式传授印染工艺,以动静结合的展陈体现我国传统印染文化。特邀非遗大师何金泉讲述南通板鹞风筝历史文化,带领侨胞家庭制作微型板鹞风筝,通过“风筝传书”活动“鹞寄乡情”。邀请非遗传承人李海烽走进社区,指导剪纸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号召侨胞侨眷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传播者,让非遗文化在跨洋共鸣中焕发新生机。
慰乡愁,乡音乡味唤醒文化共鸣
任港街道以“舌尖上的乡愁”为情感纽带,通过“节气美食+节庆活动+文化体验”多维路径唤醒侨胞文化基因。组织侨胞侨眷开展青团、腊八粥等传统美食制作,累计举办“春雨润心田”“冬至暖侨心”等二十四节气主题活动28场。深挖传统节庆文化内涵,联合举办“‘港’畔‘兴’潮涌,民俗焕彩迎新春”中外文化交流活动,设置侨乡年货市集、通派剪纸工坊等各色体验区,吸引海外留学生与侨眷共同创作节庆窗花。创新文化传播载体,在通吕运河“水岸会客厅”搭建临河文化长廊,通过老照片对比展,向侨胞生动呈现“纺织码头”到“滨水绿廊”的焕新蝶变。联合南光·澳门中心打造“乡音唤醒计划”,发布原创主题曲《有光的湾》,融入南通号子等传统元素,以音传情,增强在外游子对乡情的感知、对文化的认同。通过“舌尖记忆”与“耳畔乡音”的双向奔赴,让跨越山海的文化共鸣愈发清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