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美文欣赏
回家路上 
发布时间:2021-11-29
 

人一辈子,都是路上匆匆的过客。无论外出求学,谋生,走得最多的是回家之路。

多少年来,父母在哪家在哪,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信念,即便当上了爷爷奶奶,此心依旧。小家庭、中家庭,都是大家庭的细胞。只要父母健在,回家路上,思念得最多的永远是父母双亲。

走在回家路上,总会接到问候:“去哪里忙啊?”回答得自然兴高采烈:“在回家路上!”其中不乏自傲。熟悉的亲朋好友都知道,我是在赶往回乡下老家的路上。家有96岁高龄的母亲,他们都羡慕有加。老母亲健在,年近古稀的我还有“儿子”这个金灿灿的身份,心理年龄一下子年轻了许多。走起路来,虎虎生风,乡邻们时不时地惊呼:“像个小后生!”

上小学时,回家的路不远。学校东边有一处露坟场,镇压反革命时枪毙犯人的所在。腐朽的棺木,露出空洞,看得见骷髅骨,令人毛骨悚然。晚饭时提及,母亲为我们小兄弟壮胆:“你们是男子汉!”

那个青黄不接的春天,因卖了“过头粮”,家里揭不开锅。放学时,母亲等候在校门口,递给我们兄弟俩一个小布袋:“不用回家了,中午就吃这个。”原来是炒了一碗黄豆种,热乎乎的。母亲急匆匆地赶往区粮管所,期盼获得一点救济粮。我们少走了回家的路,母亲却饿着肚子,往返十多里,奔波在找米下锅的路上。

三年困难时期,我考取了县中,母亲送我去报到。母子俩步行20多里,轮流挑着行李铺盖。为我安顿好宿舍后,母亲急匆匆地只身返回,年幼的弟弟妹妹在家等着她。走到五总香台附近,天色已暗。前方路面亮光光的,不承想竟是一个大缺口,因发大水而临时开挖。母亲掉进水里,浑身透湿。这件事母亲从未提起,一直到我退休了,频繁地行走在回家路上,偶然从当年的目击者处听说。母爱无涯,苍天可鉴。

我在学校粮食有定量供应,有时以红萝卜之类充饥,把省下来的一两份米饭,周末带回家。一路上,满脑子闪现的都是,全家人在喝甜菜糊糊汤的景象。一想到弟弟妹妹们即将品尝到甜菜糊糊里掺入米饭后的滋味,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恢复高考那年,我已初为人父,去省城读大学,半年回家一次。父亲刚从上海退休回乡,告别了与家人聚少离多的尴尬。那年月,农家没有电话。回家之路,更多的被邮差替代,是他们鸿雁传书,让我这个漂泊异乡的游子,有了经常与父母情感交流的机会。给父母最好的孝敬方式就是“成绩”,他们并不希望我们年轻时呆在身边,总是希望儿女们用成绩孝在路上,还他们做父母的尊严和荣耀,让别人觉得自己的儿女还行。这时候,儿女即便远在天涯海角,已无关紧要。

后来,工作了,逢年过节带着礼品看望父母。他们总是准备了许多好吃的,与儿孙们分享,满足、幸福写在父母亲脸上。其实,父母亲特别希望我们想家,常回家看看,不用带什么名贵礼品,只要穿得整整齐齐,让他们少一点寂寞,多一点安心,就心满意足。过了节假日,我们又奔向工作岗位,为下一次的回家之路积聚更多的惊喜和欢乐。 

1992年春节刚过,弟弟去北方出差,突发脑卒中,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从此,回家路上,少了一个个风华正茂的孝子,白发人送黑发人,一向开朗幽默的父亲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一下子苍老了许多。再后来,我无意中听母亲说,你爸经常站在东河边我们回家的路口张望,时常在梦里梦见你们,醒来的时候还会楞上半天,像傻了一样。

次年初夏,76岁的父亲竟驾鹤西去。父亲的离开,让我们家犹如房子失去了屋顶,顿时风雨满楼。母亲一夜白头,家庭的担子从那一刻起直接压在了她年迈的身上。

佛家云:人生两件事不能等,一是行善,一是行孝。百善孝为先,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帮助母亲减轻负担,让她老人家觉得生活还有希望。孝不能等。当父爱已成回忆,我们要紧紧抓住母爱这根绳索,去爱她,去感恩她,去报答她。

老母亲偶尔也去在上海、南通或县城工作的儿女们家小住,但乡愁情结太深,总忘不了乡间的枯藤老树、小桥流水。母亲血压高,孤身一人独居乡下,实在让人放心不下。我们顺着她,轮流奔波在回家路上。我们兄弟俩退休之后,没有了原先繁杂工作的羁绊缠绕,确保每天都有人陪伴母亲左右。40多公里的公交车程,转车四五次,旅途劳顿,虽苦尤乐。车窗外沿途美景,尽收眼底,不亦乐乎。下了公交车,还有三四里路,或步行,或骑自行车。 遇到刮风下雨,带有雨具,也难免被淋湿。母亲急忙拿出衣服让我换,生怕着凉感冒,一股暖流立即升腾于我心间……

我们最怕“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惆怅。希望老母亲健健康康,时常陪她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厦门鼓浪屿、阳朔漓江、南京紫金山都曾留下母亲的足迹。大跃进年代开挖的九圩港,母亲曾撒下过汗水。50年之后,在九圩港大桥桥头,母亲携全家人合影留念,面庞绽满了幸福。母亲93岁那年,在妹妹全家陪同下,游览了北京故宫、八达岭长城。母亲在哪家在哪,徜徉在湖光山色、名胜古迹之间,旅途也就成了我们新的回家之路。

现在,子女们每天一个电话,已成为母亲最幸福的时刻。每天都有新鲜事,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尽孝意,关爱情,借助于电波这特殊的回家路,在电话线里流淌。母亲不识字,却哲学家似的与我们探讨人生。她老人家觉得,人生就像甘蔗,总有一头是甜的。上天给你关了一扇门,必定会给你开一扇窗,就等着你勇敢地推开窗户,触摸阳光。

回家之路,或远近不同,或形态各异,尽孝的本真,在想家,在常回家看看。我们没有王祥卧冰的窘迫,却有扇枕温席的耐心,没有割骨疗亲的夸张,却有乌鸟私情的愿望。也许,我们还算不上“孝子”,但且行且孝,一直在心底,在回家路上。


作者:瞿光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