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侨界人物
致敬,侨胞英雄林英
发布时间:2021/7/27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重返五十年前插队落户的乡村——海门海洪乡江家镇(现改为刘浩乡江家镇),走进这片英雄的土地,寻访英雄的足迹。

     海门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有多少仁人志士、革命战士血染疆场,为祖国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我的脚下每一寸土地都有着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比如以刘浩烈士命名的刘浩乡、以王浩烈士命名的王浩乡、以范树芳和丁洪勋烈士命名的树勋镇等等。

     今天我特意寻访的是林英烈士的足迹,他是一位侨胞,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华侨的“爱国、爱乡、爱家人”之情,我读懂了华侨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的拳拳之心。


    林英原名邱博云,1906年出生于广东普宁县,是一位泰国华侨。1929年,邱博云前往泰国首都曼谷,在中学任教,同年与林赛琴女士结婚,生有女儿邱瑞君。

    那么,林英为什么不远千里来到长江下游的江海平原,他的故事要从一封寻亲信说起。

1984年,香港一位80多岁的林赛琴老人委托侄儿、旅居泰国的华侨邱创洋向广东普宁党史办、统战部提出寻找丈夫邱博云的要求,林赛琴老人说:“丈夫最后的一封信通讯地址是‘江苏海门三阳镇阮子贞饭店转邱博云收’。”一封寻亲信飞越山水来到江苏海门。

    江苏海门县政府于1980年开始了整理革命烈士材料的工作,但是林英烈士的信息很少,他们手头的材料仅仅是:1940年初,林英受共产党党组织委派,从重庆来到江苏海门,协助县长季成做上层统战工作。

    正在此时,海门党史办接到广东普宁党史办和统战部来函,他们便前去海门三阳镇认真核实调查。据知情人回忆,林英说话有着南方口音,究竟南方哪儿?由于当时的保密制度,林英的资料无从查起。但是他们记起林英曾用名“邱博云”。


    一封来自广东的寻亲信为林英烈士找到了家人,犹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找到了,找到了,大家何等激动:林英烈士找到家了!

    远在香港的林赛琴老太太闻此消息,热泪纵横,林英的女儿、侄子们都互相转告,既感激又哀伤。林赛琴清楚地记得,邱博云抱起女儿亲了又亲,随后义无反顾地远离家乡和妻女,全身心投入到革命事业中去。

    邱博云是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当时邱博云一家三口从泰国回到广东普宁,同年,他考取了上海大夏大学,在读大学期间认识共产党员徐杨,在党组织的引导下,邱博云认识到“只有团结起来推翻不合理的旧世界,才能建立一个平等、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此后,邱博云改名“林英”,新的名字包含着对妻女的深深爱意,“林”,就是他的妻子啊!从此,林英把“爱家人”的力量融入到新的战斗,他心里只有一个信念:“为创造新中国而奋斗!”

    在大夏大学读书阶段,他深入上海丰田纱厂,启发工人的觉悟,组织开展工人运动,与资本家展开英勇的面对面的斗争。

    1933年9月,国民党特务机关逮捕了林英,在龙华监狱中,林英坚持不屈不挠的斗争,一个信念永远鼓舞着他,那就是“不畏牺牲,创造新中国”的初心!经过上海共产党组织千方百计的营救,1935年,林英走出了监狱,继续战斗。

    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林英接受党组织派遣,参加了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第三战区第19集团军司令部战地服务团,在武汉周围地区进行抗战宣传。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第三战区第19集团军司令部战地服务团是共产党员为主的宣传抗日的力量,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全国军民同仇敌忾,团结一致抗日,战地服务团起了很重要的宣传作用。

    这段时期,林英与战友足迹遍及战火纷飞的战场、敌机不时轰炸的城市、贫瘠的后方乡村,在贵阳、长沙、重庆做的抗日宣传工作,在战斗中,林英无比坚强,积累了对敌斗争的经验,深深体会到统战工作的重要性。

    1940年,林英接到党的指示,来到江苏江海大地的海门,他的主要任务是当季成县长的助手,主要做统战工作。

    林英有着丰富的统战与宣传工作经验,他担任海门暑期服务团总干事,团结组织了海门中学、三益中学、海能联中的学生进行集训。林英主讲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接受训练的学生们在林英的指导下出黑板报、演话剧、宣传抗日思想。这批学生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有的奔赴了抗日前线战场。

    1940年秋,林英担任了共产党领导的海门警卫团政治处主任,这是一支从国民党警察中队收编过来的部队,林英从政治思想教育入手,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这支队伍改变了旧军队的不良习气,改变了思想,提高了战斗力,林英的工作卓有成效。

    然而,敌人伺机摧毁林英组织起来的抗日武装力量。1941年5月的一天清晨,国民党鲁苏皖边区第六游击总指挥兼一团团长张能忍率部数百人突然包围了林英海门警卫团驻地——江家镇,企图突袭围剿海门警卫团,为了保存生力军,林英率团迅速转移。

    在转移途中,林英发现存有重要文件的公文包没有带,他孤身潜伏返回江家镇取文件,被敌人哨兵发现而被捕。

    敌人对林英软硬兼施,逼其自首,林英大义凛然,他说:“你们这群野兽别白日做梦!只有革命的共产党员,没有自首的共产党员!”丧心病狂的敌人将林英杀害于江家镇南市梢的麦田里。

    我们的华侨英雄,35岁的林英,静静躺在他战斗的土地上,鲜血染红了黑色的土地。江家镇的民众把悲痛压在心底,他们默默地哀悼这位说一口南方话的英雄,江海大地与他并肩战斗过的战友就是他的亲人。江家镇刘成泰商号捐出一口黑漆棺材,人们给英雄穿上干净的衣服,洗却身 上的血迹,林英永远安息在厚重的棺木里,安放在江家镇救火会的一隅。

    1953年,海门江家镇政府将林英烈士棺木隆重下葬,竖立林英烈士墓,并宣布林英牺牲的所在村庄命名为“林英村”。林英长眠在这片他战斗过的土地,静静等待他的家人。

    1986年春,海门政府接待了前来祭奠亲人林英的家属,双方见面,心情是那样沉重!林英的女儿邱瑞君已近花甲,定居澳大利亚。林英亲属们见到干净整洁的林英烈士墓,无不悲哀,同时内心充满感激。邱瑞君说:“爸爸,我来了,我们不知道你长眠在在江苏海门啊,我更没有想到这儿的人民对你这样好,大家怀念你!”

    邱瑞君一口泰国话,她已经不能用华语与父亲交流,但她一颗渴望父亲陪伴她慢慢长大的心在此得到释放,邱瑞君拿出妈妈保管的林英烈士家信朗读,当读到“事若不成,誓不回家”时,她抽泣语噎,一边的翻译小张泪水涟涟,在场的人员无不为之动容!

    “事若不成,誓不回家”八个大字铿锵有力,表现了共产党员献身革命的决心,八个大字震撼了今天读到它的所有人!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信念,为了建立新中国,舍身取义,勇往直前,前方是胜利,但需要战士的血肉身躯来铺路!

    林英的亲属一行从泰国而来,但他们的心与江海大地紧紧相连,海门党政领导,海洪乡政府将一本《林英烈士纪念册》递到林英亲人手中,亲人们把纪念册紧紧按在心口,仿佛烈士的心与亲人们的心一起跳动!

    江家镇南,那儿是一片盛开白棉的棉田,是一片绿油油的麦地,在这块土地上,曾经有位来自泰国的归国华侨,他把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他热爱的祖国,烈士英灵与天地同在!

    这是一位华侨先烈的故事,林英烈士形象具体而动人,他的精神体现了华侨爱党、爱国的崇高理念,林英是我们侨胞的榜样,也激励着今天“新侨之乡”的人们,为祖国的建设事业献出我们的赤诚!

    致敬,侨胞英雄林英!


文:徐织(归侨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