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美文欣赏
做减法的修行
发布时间:2021-4-21
 

某日看望老友,但见他家原先显得狭窄杂乱的客厅,一下子变得宽敞亮堂了许多。因问其故,老友从书房取出《断舍离》,笑盈盈地说:“这可是我学习她的成果啊。”

我知道,近年来,人们关注了一种新型的生活观念——“断舍离”,正是这种观念的极大扩散,悄悄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这一概念原意为鼓励“放下心中执着”,有人将此融入日常生活:舍弃家里不需要的东西,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这是信息社会在工业化发展进程中的一种回归,现代人对生活本质的回归。

回家仔细翻阅山下英子的《断舍离》,我不禁拍案叫绝:“断舍离”折射的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存智慧。人生像一辆车,轻车简行,不超载、不超速,就能顺利抵达幸福车站。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学会做减法,学会舍得与放弃,方能获得轻盈与灵动的人生。

断舍离这三个字,颇具禅味。书中这样定义“杂物”——对于“当下”的“我”是不需要、不适用的物品;关注的是“当下”而非“以前”或者“以后”,主语是“我”而不是“物品”,再有价值的物品但对我来说不适用的都是杂物。不需要、不合适、没品质的物品其实更会让人产生不舒适感,同时迷惑对自己的认识。这就是为何有人遇到烦恼时,喜欢整理家居的缘由,当东西收拾一遍之后,人就感觉神清气爽。而且,在收拾的时候,会意外发现好多自己一直忽略的东西。

断舍离是源自瑜伽和佛学的哲学观念,与其它心灵鸡汤不同之处在于,它告诉人们:人生整理不在于贴标签式的整理本身,而是静下心来检视自己的房间和人生,到底哪些是多余之物,鉴别出来就要毫不犹豫的丢掉,由此发现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以及自己到底要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断舍离》通过介绍断舍离的机制和思考法则,回顾那些原以为无法丢弃的理由,最后实践断舍离,达到改变自我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实现个人提升和改变。她并不仅仅是教你收纳整理,然后获得整齐有序的生活,进而重整信心开创美好生活。更为重要的,她是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变得更加舒适的行为艺术。

“断舍离”是一种尊重,不是简单的舍弃与选择,而是将物归于其适当的地方,物尽其用。它所营造出是一种视觉感观的舒适,更是内心具有弹性的需要,也为内在的美与自在腾出了必要的空间。

人的一生其实很短暂,重要的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活得精彩。林肯说过,真正重要的不是生命中的岁月,而是岁月中的生命。有限时间与无限欲望和可能之间横亘着巨大鸿沟,沟壑难填。我们每个人,几乎都需要跟自己来一场“断舍离”。断舍离,其实是一个心智历练的过程,是一种做减法的修行。

《断舍离》书本不厚,讲的也是很简单的道理。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尽信书不如无书,按照书中提倡的,做一点是一点,足矣。 


作者:瞿光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