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美文欣赏
也说“自言自语”
发布时间:2020-8-31
 

当下,因种种原因,老年人独居并不鲜见。独居老人自言自语,抑或伴之以歌声笑声、甚至肢体语言,时有所闻。

有人说,自言自语是精神病人普遍存在的现象。于是乎,独居老人对自己情不自禁的自言自语,颇多疑虑:是否真的得了精神病?

其实不然。正常人都会有自言自语的体验,只不过有时候不太在意罢了。

独自一人看书,被警句名言或者诙谐幽默所感动,禁不住拍案叫绝:“好!”,并会心一笑。

去公园、景区溜达,风景如画,心旷神怡,哼哼唱唱,偶尔还会喊上一嗓子。

“这个小囡,几天不来电话了,不晓得在忙什么?”

老伴去子女家帮忙带小孩,好几天没回家了。面对餐桌,禁不住与李白共鸣,吟诵起“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不小心在大庭广众之下摔了一跤,路人纷纷侧目而视,爬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埋怨一句地太滑、路不平、好疼啊之类,生发出抱怨或者自嘲式的自言自语。

……

大部分人习惯于沉默思考,但偶尔也会不由自主地把想法说出来,甚至不会意识到自己在自言自语,因为这与在大脑里思考没有任何区别。自言自语只不过是把思维过程有声化了。

有研究者把自言自语发生的情境归纳为三种,一是借助向自己诉说的方式说给别人听,以达成自己的目的;二是通过语言激发脑力或者体力,以提高专注度;三是情感宣泄。

相对而言,老年人的自言自语不太容易被人接受。其实,老年人的自言自语如果跟心理活动、环境都很和谐,内容也不离奇、不怪异,就是正常的。

正常成年人的自言自语,总是对环境有很严格的选择,在安全、私密的环境里,这一模式容易外化。但在公开场合一般不会自言自语。而且,正常的自言自语,说的人知道自己在说什么,通过解释,别人也能够理解。

科学研究证明,自言自语是一种最健康的解决精神压力的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精神放松术,有益于大脑的健康。大声讲话可以调整头脑中紊乱的思绪,比如,当你需要勇气时,会自言自语地说:“加油!”等等之类的话,这样可以鼓励自己。此外,自己声音的声调有一种使自己镇静的作用,从而能很快走出阴影,积极投入社会交往。此种现象类似于心理学上的“空椅子效应”。因此,心理学家建议人们经常有意识地自言自语。 

对独居老人来说,自言自语更多的只是一种情感宣泄,因为太孤独了,说出来可以减轻压力。有的人没有子女,有的人虽有子女但不在身边,长年累月没有倾诉对象,与宠物猫狗尚可“对话”,与自己对话又何妨。用这种方式在私密空间里和自己说说话,心情宣泄也好流露也罢,有啥说啥,想到哪说到哪,不必介意外人的想法,不必揣摩他人的心意,可以淋漓尽致地表达,绿色环保无公害。偶尔为之,有百利而无一害。

为人子女的,应当想方设法,尽可能地把老人从独居环境中解脱出来。 

当然,老年人倘若整日不停地自言自语,则可能是抑郁症的先兆。如果还是无法排解,则应选择专业的心理咨询。


作者:瞿光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