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美文欣赏
她在中侨委工作过
发布时间:2020-2-21
 

    南通市区易家桥新村有一位资深侨眷,深居简出。街坊们只知道她的女儿侨居美国,殊不知她曾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侨务工作有过不解之缘。她就是史凤美老人。201211月初,笔者受崇川区新城桥侨联分会委托,拜访了她。

 

    史凤美老人,1923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绍兴。其祖父史流芳早年在上海打拼,经营房地产,成为上海滩富商。后因战乱,史流芳的子女们先后出洋谋生,如今侨居海外,主要分布在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及香港等地。

 

    初、高中学生时代,史凤美就读于天津南开女中,受上海清心女中业余话剧运动的影响,对话剧艺术产生浓厚兴趣。抗日战争上海沦陷,因爱国思想驱使,追求个性解放,奔向西南大后方。1941年投考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话剧科。进校后改变攻读表演志愿,拟攻编剧,争取日后出国深造走学者道路。苦于当时读书环境欠佳,同班同学大批离校,也随流离开。报考复旦大学外文系,在侯备取补正时,曾为洪深老师做了一段时期的秘书工作。后报考重庆东吴大学法律系,冀他日以律师自由职业身份兼编导剧本。抗日战争胜利后,因患严重肺结核卧床休养四年。

 

    1949年冬,风华正茂的史凤美赴北京参加革命工作。是年12月进入中央财经委员会私营企业局调查研究处,从事华侨回国投资的辅导工作,引导侨资外汇参加新中国建设。曾起草了《华侨使用国有荒山荒地条例》、《华侨投资于国营华侨投资公司的优待办法》、《凭侨汇卷供应物资的优待办法》等政策法令。其中《华侨申请使用国有荒山荒地条例》((19558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是以毛泽东主席名义签发的仅有的一个有关侨务工作的政策法令。

 

    因她本人要求,1961年被调入归属于中侨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侨事务委员会的简称)领导的中国新闻社工作,任对华侨宣传祖国事业的新闻编辑。“文革”时期,中侨委干部全部下放至五七干校劳动,中侨委被撤销。其后,她被重新安排工作,分配到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担任图书资料工作,直至1979年退休。

 

    史凤美年轻时虽曾就读剧专,但未从事戏剧工作,甚为自憾。对戏剧事业仍怀有极大的关爱之情。退休后,史凤美有时仍撰写专稿,一度翻译了一些戏剧理论文章,曾在“新疆文艺”发表“博马舍及其《论严肃戏剧》”(1984年第五期),还为香港华侨报刊撰写新闻稿,宣传祖国改革开放成就,200987岁高龄时因身体原因而封笔。  

 

    史凤美一直关心第二故乡南通市的侨务工作。1981年南通市侨联成立前后,她主动与南通市侨办的同志联系沟通,为之出谋划策,付出了心血。多年来,她充分利用海外丰富的人脉关系,牵线搭桥,为南通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极尽绵薄之力。她曾与香港亲戚詹森先生联系,为南通纺织企业引进了先进设备。经她介绍,有年轻人在其香港亲戚培植下,成为懂管理善经营的优秀经贸人才。

 

    史凤美为人低调,作为曾经参与并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侨务工作的过来人,一个曾为南通市侨务工作做出过重大贡献的老人,提到那些昔日往事,总是不忘感谢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值此全国上下喜庆党的十八大之际,她满心喜悦,祈盼早日建成小康社会。

 

    临别时,老人拉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南通现有大批外出人才,侨眷队伍也在不断扩展,如能很好地调动这一队伍,发挥他们的作用,南通的经济社会就会发展得更好更快。” 耄耋侨眷心系南通小康社会建设的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作者:瞿光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