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美文欣赏
政合路让我梦想成真
发布时间:2019/11/12
 

    去年,政合路拓宽时,原政合桥因狭窄也被拆除重新建造,有消息灵通人士说,政合路将要走公交车啦。不以为然者有之,而我则坚信不疑。这么多年来,党和政府说的话,哪一句没有兑现? 哈哈,这一次我又信对啦。

 

    “政合桥到了!”233路公交车缓缓地停靠在政合桥东边的站台上。我这个年逾百岁的老太婆,终于梦想成真,如愿以偿,在自家门口,坐上了公交车。内心的喜悦感受,不亚于当年土改,贫苦农民分田地翻身得解放。

 

    我家住通州区东社镇严北村翻身河畔,这次乘公交车从通城回乡,切切实实感受了一把乡村农路的巨大变化。翻身河畔政合路,经过路桥工程建设者的辛勤劳作,终于旧貌换新颜,破天荒地成为乡村公路,2019114日,首次通了公交车。

 

    下得车来,我站在233路“政合桥”站台旁,但见这条宽阔崭新的水泥路,宛如一条灰白色的缎带,静静地依偎在翻身河畔。政合路西起S223线,东至东社闸河,全长约12公里。与政合路平行的,南边有东(社)三(余)线,北边是平(潮)海(晏)公路,相距各约4里。改革开放之后,农村公路建设突飞猛进,东三线、平海公路路面黑色化,先后通了公交车,给沿途群众出行带来了方便。

 

    在这南北4公里东西12公里的长方形区域里,周边公路上了等级,部分路段还被冠以“S223”“G228”。但是,居住在政合路两旁的,出行却不太方便。我家子女退休后,经常往返于城乡两地,乘坐公交车,不得不骑自行车或电瓶车三四里,把代步工具寄放在南边红卫河桥公交站台附近乡邻家里。遇到乡邻外出,或者刮风下雨,十分不便。邻居们也感同身受,若要外出赶集,或去县城金沙办事,不会骑车的,赶往最近的公交站台,就得步行二三十分钟,费时费力。我们这些住在长方形区域夹心层——政合路两旁的,早就盼着有朝一日,农路改造,锦上添花。而今梦想成真,感恩戴德之余,昔日行路难的情景老是挥之不去。

 

    解放前,我家北边并没有政合路。只有一条与之平行的东西向夹车路,两边是小河道,夹车路在中间,四五尺宽而已,经常有人推着木轮车,吱吱呀呀地颠簸前行。这条夹车路,连接着范公堤外东西“七灶”:蒋家灶、顾家灶、唐洪灶、黑鹿灶、严家灶、兴隆灶、跑灶等烧盐灶。后来海水东退,围垦成农田,夹车路成为当时的交通要道。因其繁忙,也许曾经走过驴、马之类,乡邻称之为“马路”。它低矮,凹凸不平,遇到发大水,部分路段没入水中,涉水而过,险象环生,意外事故,时有耳闻。

 

    1960年,三侯考取南通县中,暑假开学前夕,我送他去学校报到。持续多天大暴雨,形成内涝。举目四望,水乡泽国。从我老家严灶,前往金沙西首头总桥南通县中校,20多里路,母子俩肩挑手提,沿着北边夹车路一路向西,绕道纱场林家店,折腾了大半天。我返回时,为走近路,在一个名叫“香店”的地方,黑灯瞎火地掉到路中间排水的大缺口里,浑身透湿,幸有路人相助,差一点丢了性命。

 

    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大力兴修水利,以消除水患。上世纪60年代后期,公社大搞农田方格化,我家北边夹车路北侧,开挖了一条东西向大河,民心所向,被叫做“翻身河”,北边与之平行的是“二翻身河”(1968年拓宽后,成为现如今的团结河)。翻身河挖起的堆土,筑成灌溉渠,其一侧堤岸,就成为现今政合路的前身。虽然依旧是土路,后来部分路段铺有碎砖、黄沙石子,我们赶集或者去公社办事,再也不用在低矮的夹车路上折腾。

 

    我听下乡蹲点的小伙子说,为打通老百姓生产生活的最后一公里,自2009年以来,通州累计投资近30亿元,建成农村公路3200公里,改建农桥近1000座,实现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全覆盖;实现了镇村公交开通率达100%,城乡客运一体化水平达到5A级,覆盖全域的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基本建成。2018年,通州还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首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荣誉称号呢。

 

    近年来,通州众多自然村落成为乡村休闲旅游地。东社镇北侧的忠孝文化园开园至今已先后接待50余万人前来参观学习,听说还是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呢。好多次,邻居们前去参观,意欲让我搭乘电瓶车前往,我年近期颐,不愿给他们添麻烦,只好婉拒之。眼下公交233路从我家门口经过,去其终点站忠孝文化园方便得很,改日我肯定要去一饱眼福。

 

    我站在政合路旁,看到有大卡车、集装箱车,拉着本地产的大棚蔬菜、农副产品,来来往往。现如今,通州农路已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进而与穿境而过的沈海高速、宁启高速等国省道连接,通向外面的世界。家门口的政合路,融入通州“四好农村路”,正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致富路、幸福路,让我梦想成真。


姜淑香口述 许琴整理